突變!華為晶元備胎面臨生死考驗?底層技術供應商可能斷供

18年前(2001年3月),正當華為發展勢頭十分良好的時候,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企業內刊上發表了一篇《華為的冬天》,成為警示危機的代名詞。對18萬華為員工而言,如今,真正到了考驗他們智慧的極限時刻。

 

據媒體報道,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斷供」華為,直指海思晶元的「心臟」——CPU架構授權。但業內觀點認為,短期對海思影響不大。

 

隨著部分上游「斷供」事態發酵,華為海外手機終端市場也受到一定牽連。比如,英國電信集團沃達豐將暫停華為5G智能手機的預購等。

 

ARM斷供 「釜底抽薪」?

 

15586006308522.jpg

 

BBC 5月22日報道稱,其獲得內部文件顯示,全球最大的移動設備晶元架構授權服務商ARM,已經告訴員工,必須暫停與華為及其晶元公司海思的一切業務往來。

 

BBC報道稱獲取了ARM一份5月18日的備忘錄,該文件表示ARM產品的設計包含了「美國原產技術」,因此,他們認為自己受到了特朗普政府禁令的影響,指示員工暫停與華為及其子公司的「所有有效合同、支持津貼,以及任何尚未簽訂的合約」。

 

華為海思晶元使用的正是ARM的底層技術,不僅僅是華為海思,全球包括高通、蘋果、三星在內的許多移動設備晶元都是使用ARM的晶元架構製造的。晶元的供應鏈非常長,這意味著已經開始針對晶元的底層供應鏈環節進行打擊。

 

ARM在移動設備領域的「霸權」好比intel在PC領域的「霸權」,據ARM公布的資料顯示,2017年ARM手機處理器的市場份額在90%以上,中國設計的SoC中95%都是基於ARM技術。

 

在另一家外媒Verge報道中,ARM新聞發言人表示,正在「遵守美國政府制定的所有最新規定」。

 

針對報道,華為也發表了簡短聲明:我們重視與合作夥伴的密切關係,但也認識到他們中的一些由於政治動機的決定而承受的壓力。我們相信這一令人遺憾的局面能夠得到解決,我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繼續向全球客戶提供世界一流的技術和產品。

 

1558600630710.jpg

 

去年中興事件后,ARM中國設立,2018年4月底進入運營狀態,股權方面,中方投資者占股51%,ARM占股49%,這家新公司將接管ARM在國內的所有業務,為中國地區的產品開發和銷售提供支持。不過,BBC報道中表示,這項禁令似乎也適用於ARM中國。

 

1558600631626.jpg

圖片來源:ARM中國官網

 

15586006318482.jpg

圖片來源:此前流出的ARM中國融資PPT

 

ARM中國副總裁金勇斌就BBC報道回復中國證券報記者時表示,「這個消息不完全準確,具體的細節現在不方便透露。」

 

但是,這一報道引起行業內巨大關切,轉載BBC報道的微信公號半導體行業觀察的文章在很短時間內閱讀量超過10萬,畢竟,ARM斷供從某種程度上頗有「釜底抽薪」的意味。

 

業界縱論:短期對海思影響不大

 

就上述報道,中國證券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以下是部分觀點:

 

中信證券電子組首席分析師徐濤

華為購買的是ARM部分CPU架構的永久授權(比較高端也很昂貴的授權),其基本含義是可在ARM架構和指令集基礎上任意修改並使用,華為也正是基於ARM架構發布了麒麟系列CPU(改架構加指令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對CPU有深刻的理解,蘋果的A系列晶元、三星的獵戶座、華為的麒麟都可以講是名副其實的自有CPU,但都是基於ARM基礎架構授權)。個人理解極端情況下,已購買架構授權不受影響,此後依舊可用,但類似修bug或者打補丁之類的技術支持和升級服務會受影響。

 

某頭部券商集成電路分析師

海思有購買Arm v8架構永久授權,短期影響不大,後續就得更多依靠自研。但完全自主肯定性能上有很大差距,預計還差5-10年。這是一個生態,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情,要慢慢積累。一般來講,考慮到綜合性能和功耗是目前CPU的最優解,是無法拋棄Arm架構的。電腦也好,手機也罷,國內還沒有拿得出手的自主架構。說實在的,華為海思其實已經做得很好了。

 

某晶元設計公司總監級人士

Arm v8架構是買斷的,類似CCI匯流排、AMBA匯流排、外設等,近期對海思的影響不大。以華為的能力,CPU指令集的問題自研是可以解決的。不過,片上互聯和存儲介面、內部存儲的單元組件這些會是比較大的挑戰。

 

某射頻晶元設計公司副總經理

海思在研產品影響不大,畢竟已授權了,未來的產品不好說。長期來看,華為是有能力自研(指令集)的,但需要時間,同時要把生態做起來。

 

某投資界人士

ARM的IP授權從難到易,分為架構授權、軟核授權、硬核授權三大類。其中海思與蘋果、高通一樣是架構授權,ARM僅提供最基礎的指令集。而國內其他廠商絕大部分是軟核授權,ARM會提供完善的RTL。對比之下足見海思的研發實力。事實上,更需關注的是ARM v9的進展,由於華為此前簽約並未涉及未來產品。所以,如果v9推出之前禁運無法得到解決的話,將降低海思的競爭力。

 

關於ARM中國是否能解決授權問題,徐濤認為,「且不論ARM中國商業模式和落地進度如何,ARM中國可以授權的應該是應用於物聯網Cortex M系列CPU,特點是功耗較低,性能相對較弱;手機等AP主晶元使用的IP是性能更強的ARM Cortex A系列,這部分授權推測不會放到中國公司。」

 

* Cortex-A系列(A:Application)

 

針對日益增長的消費娛樂和無線產品設計,用於具有高計算要求、運行豐富操作系統及提供交互媒體和圖形體驗的應用領域,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汽車娛樂系統、數字電視等。

 

* Cortex-R系列 (R:Real-time)

 

針對需要運行實時操作的系統應用,面向如汽車制動系統、動力傳動解決方案、大容量存儲控制器等深層嵌入式實時應用。

 

* Cortex-M系列(M:Microcontroller) 

 

該系列面向微控制器領域,主要針對成本和功耗敏感的應用,如智能測量、人機介面設備、汽車和工業控制系統、家用電器、消費性產品和醫療器械等。

 

除了上述三大系列之外,還有一個主打安全的Cortex-SC系列(SC:SecurCore),主要用於政府安全晶元。

以上資料整理自ARM官網

 

需要強調的是,5月20日,華為相關負責人曾對外表示,華為的伺服器晶元鯤鵬920已經可以完全實現自主生產。該晶元雖是基於ARM公司的架構,但華為已經獲得了永久授權。除此之外,剩餘的供應鏈,華為都可以實現自主生產。

 

據報道,華為於今年1月的一次市場活動上就公眾對ARM架構自主性的疑問進行解釋:可以完全自主設計ARM處理器,掌握核心技術和完整知識產權,具備長期自主研發ARM處理器的能力,不受外界環境制約。

 

晶元架構除了ARM還有哪些?

 

雖然ARM處於移動設備領域壟斷地位,不過也有一些小眾一些的CPU IP核,比如2018 年底宣布開源的「學院派」MIPS 指令集——自主可控的龍芯CPU便是源自MIPS指令集。

 

還有一個就是近期擴張之勢明顯的RISC – V。為擺脫對英特爾X86架構的依賴,或者減少昂貴的ARM指令集授權費用,2010年誕生的開源架構RISC-V逐漸受到關注。2016年RISC-V基金會成立,成員包括Google、惠普、Oracle、西部數據等矽谷巨頭,目前RISC-V基金會在全球有將近260個會員,在中國25個會員。

 

中天微便基於RISC-V架構發布自己的CPU處理器,主要面向多媒體、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物聯網領域。中天微2018年4月被阿里巴巴收購,後來整合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據介紹,中天微是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核公司,CPU IP核的SoC晶元累計出貨量已經突破10億顆,合作客戶數超過100家,將極大助力RISC-V開源生態建設。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ARM架構之所以形成壟斷,是基於運行於其上的安卓生態系統,如果能解決安卓的替代性,ARM本身不是很難替代的,甚至可以有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禁令」影響蔓延 終端市場受牽連

 

當地時間5月16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企向華為出售相關技術和產品,意圖切斷華為供應鏈,令其「無貨可賣」。之後,便傳出部分海外公司「斷供」華為的消息,比如,谷歌停止與華為相關的業務和服務,涉及硬體、軟體和技術服務方面,射頻晶元製造商Qorvo停止向華為發貨等。

 

15586006324577.jpg

 

對華為的銷售「禁令」正在進一步蔓延,總部位於英國、被孫正義日本軟銀集團320億美元收購的ARM是這樣,未來或許還會有其他供應鏈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壓力之下轉而對華為採取「圍攻」,局勢不容樂觀。

 

華為手機終端在海外的銷售已經受到波及。據外媒報道,英國電信集團沃達豐將暫停華為5G智能手機的預購;日本電信運營商軟銀和KDDI表示,原計劃在5月中旬發布的華為P30 lite新款手機將推遲發售;目前華為的MateBook X Pro在微軟在線商店也「神秘」消失等。

 

此外,中國台灣電信產業龍頭中華電信表示,考慮往後華為手機若無法更新Android系統,在使用、維修、保固上都有可能影響消費者權益,決定往後不再銷售華為推出的新機。

 

值得一提的是,5月21日上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國內群訪時堅定表態,華為的5G不會受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內肯定追不上華為,華為也不會因為美國的事情出現負增長。

 

任正非稱,華為已經做好準備,不會出現極端斷供情況。

 

上周海思宣布所有「備胎」轉正,其中,自研操作系統的消息也被證實,兼容全部安卓和Web運用,「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我們自己的OS將可能面世。」

 

對照華為51天前披露的2018年年報,實際上華為去年就為此做好了心理準備,並增加了物資儲備,已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從存貨指標的變化看,也的確如此。財報顯示,華為2018年底的存貨餘額達到965億元,較年初增加了34%。拆分來看,其中,2018年底原材料餘額為354億元,較年初暴增86.52%,增幅創近9年新高;原材料占存貨的比例為36.72%,創近10年新高。

 

但是,ARM斷供也在發出警醒,諸如晶元架構等底層技術的缺位等產業鏈短板,也並非華為一家民營企業所能在短時間徹底解決的問題。A股不少華為供應鏈公司連日漲停,但部分核心元器件的國產替代情況並不理想。比如,Oracle資料庫、VxWorks操作系統、設計晶元所需要的EDA軟體、一些光器件等領域,暫時都找不到理想的國產替代方案。

 

所以,接下來,華為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將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