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素食者天堂」排行榜中,中國台灣位居第三

 

 

據2010年台灣食品消費調查顯示,台灣常年吃素的人口數約佔台灣人口總數的10%。現在,台灣約有4000多家素食餐館,素食產業的整體規模接近500億元新台幣,還有很多非專業素食餐廳也相繼推出專門的素食產品。可以說,素食業已經是台灣飲食行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發達的素食產業也把台灣打造成素食者的天堂。

 

全球「十大素食者天堂」排行榜中,台灣位居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和泰國。

 

 

1台灣素食文化的緣起與分類

 

吃素在台灣流行起來

主要有兩大因素

 

許多素食者是基於宗教因素而食素。佛教在台灣非常興盛,信眾眾多。廣大信眾的飲食也深受佛教素食文化的影響。

 

按照漢傳佛教的規定,素食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禁斷五辛。即不食用蔥、蒜、韭、薤、興渠等五辛。

 

二:是基於佛教的慈悲教義,禁食各種動物之肉。

忌食一切形式的肉食和五辛是宗教意義上的素食,也是台灣諸多佛教信眾作為素食者所遵循的基本原則。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許多人以保護動物、保護環境、追求健康或其他個人原因而吃素。這種因環保因素、道德因素、健康因素等各種非宗教因素而追求吃素的人,則是現代素食主義者。在台灣,這一類素食主義者的隊伍在不斷壯大。

 

台灣的素食者根據食素的程度不同可分純素主義者和一般素食主義者。

 

純素主義者是最純粹的素食主義者,他們不食用肉類、蛋類以及與奶製品有關的任何食品。

 

一般素食主義者則可以食用蛋類、奶類和蜂蜜等動物產品。

 

 

目前,台灣純素主義、齋食、乳蛋素食主義、奶素主義、蛋素主義比較盛行。齋食意為佛教素食主義,是佛教徒中比較流行的飲食方式,主要是避免由動物製成的食品和五辛植物。而其他種類的素食主義則與現代非宗教因素有關。

 

 

2素食文化在台灣的發展與演變

台灣的素食文化形成經歷了兩個階段:分別是宗教影響階段和西方素食觀影響階段。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民眾對素食的印象都和宗教連在一起,特別是部分佛教、道教徒和大部分的一貫道信徒都是長期的素食主義者。在台灣光復以前,「吃菜」或「吃齋」是在家佛教信徒的代名詞。台灣街頭大大小小的素餐館會掛上「阿彌陀佛」之類的宗教木牌或者布簾,顯示他們是有宗教信仰。

 

 

上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台灣邁入現代社會發展階段,興起於西方的新素食觀,即以健康和環保為訴求的新素食主義,為台灣的素食運動注入了新的倫理基礎。西方素食主義的理由大致以環境保護、愛護動物和健康等因素為主,宗教因素反而不是主要的因素。

 

近年來,台灣的環保運動和保護動物運動在社會的呼聲日益強烈,以保護環境和保護動物權益的角度鼓勵的素食運動逐漸發展。西方相關研究認為,平均生產1公斤肉,會排放36.4公斤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的甲烷。

 

 

通過吃素可以節能減碳,改善環境,引起了很多台灣環保者的重視,使很多人自覺加入到吃素的隊伍當中。受節能減碳觀念影響,台灣素食人口正逐步上升。

 

對於食素,一些官員和明星也加入到倡導者行列。台中市長鬍志強在2011年5月9日市議會宣示每周一為蔬食日,並鼓勵公共部門與學校供應蔬食餐。娛樂明星大S經常倡導吃素,也引領了一小波吃素潮流。另外,還有許多關於素食的書籍也提供大家一些食素理念。

 

 

3台灣明五大素食標示分類規定

 

行政院衛生署早在民國98年7月,就開始實施【包裝食品宣稱為素食之標示規定】,明確把素食食品分成了五大類,如果食品包裝沒有正確的標示的話,可能會被開罰哦!

 

全素:又或者叫純素。只要沒有肉、沒有奶,沒有蛋,沒有五辛的食品。就可以標為【全素/純素】。

 

蛋素:沒有肉,沒有奶,沒有五辛,但是含有雞蛋的食品,就叫做【蛋素】。

 

奶素:沒有肉,沒有蛋,沒有五辛,但是含有奶的食品,就叫做【奶素】。

 

奶蛋素:顧名思義呢,就是沒有肉,沒有五辛,但是含有奶和蛋的食品,就叫做【奶蛋素】。

 

植物五辛素:沒有肉,但有五辛的食品,而且可能含蛋奶的食品,就叫做【植物五辛素】。所以在這邊要特別注意,如果食品中標示【植物五辛素】的話,還是可能有蛋奶哦。

 

 

用一張圖來表達這五大分類哦

X代表沒有,O代表有,代表可能有

 

 

近年來,台北更多的素食餐廳講究清凈、禪意的用餐環境,與純凈的自然景觀合二為一,使素食不僅是一種飲食方式,還提升到心靈層次,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見的。

 

如今,素食已經是健康的代名詞,中國台灣越來越多人加入到食素行列中。中國台灣的素食文化在世界上也開始小有名氣,很多歐美遊客會慕名台灣的素食而去旅行,也讓中國台灣作為「食素者天堂」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