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趕緊把我接走,往後我就跟著你過」「媽,我媳婦不願意」

 

生活中太多人從自己不幸的人生中走不出來便寄希望於子女,卻不知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當這樣想又去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時,那些為人子女的孩子就會在痛苦和自責中掙扎,於是不幸的人生就像被下了魔咒一樣惡性循環。

那些看起來理所當然,實際上卻迂腐不堪的思想和做法,若沒有一個人去主動改變,將很難有突破口。而往往那個主動改變的人要承受極大的壓力,人生將比在原本的痛苦中掙扎還要痛苦。

由於太多人不理解且對此事麻木,才導致那個真正清醒的人在通往正確的路上顯得頗為無助。

不少婚姻不幸的母親,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就寄希望於子女。她不光會在心裡告訴自己:熬吧,等孩子長大了就跟著孩子遠走高飛,離開這群可惡的人。還會不止一次地在子女耳邊反覆強調這種思想。

事實上不少女性在為人母后都會生出孩子是自己私有物品的想法,在她們看來孩子已經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於是就會在與子女相處時毫無邊界感。直到子女成年仍不能清醒的母親,就成為子女幸福婚姻的阻礙。

 

-01-

讀者張先生就有著這樣的遭遇,他在後台給我留言說:「唯晨,我覺得自己是個罪人,一邊是為我辛勞了半輩子的母親,一邊是相戀3年的妻子。母親想搬來跟我們一起住,妻子不願意。我最終選擇拒絕了母親,雖然表面上風輕雲淡但心裡真的很難過。」

看了這條留言我們聊了很久,大概清楚他的處境和所面臨的狀況。

張先生從小就對父親沒太深的印象,父親每年都會出外打工,他和姐姐自小都由母親一手帶大。奶奶在他的記憶里完全是個可怕的人,她不待見自己的這個兒子,更看不上這個兒媳婦,連帶著張先生和姐姐都不被奶奶看在眼裡。

母親作為一個遠嫁而來的媳婦,被婆婆和妯娌欺負的時候只能獨自面對,很小的時候張先生曾誤會自己沒有爸爸,畢竟父親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回來,然後在家住上十來天又匆匆離去。

這種婚姻模式就現在來說比「喪偶式婚姻」還要嚴重,於孩子來說完全是「單親家庭」。張先生和姐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在他15歲那年姐姐嫁了人,家裡只剩他和母親。

 

-02-

一個家庭中,父親的長久缺席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可估量的阻礙。張先生逐漸理解母親的難處和悲傷,尚未成年的他曾暗自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回饋母親幸福的生活。

每個人總在不斷地經歷中成長改變,思想也會愈發成熟和豐滿。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先生漸漸改變了從前的想法,也淡忘了自己對母親的承諾。他看懂了人生,更看透了生活。

認識妻子后,張先生對婚姻充滿了美好的想象,他發誓決不做父親那樣的丈夫,一年到頭聚少離多,更不要讓妻子經歷自己母親當年的坎坷,面對婆媳矛盾無力反駁。

男人在成家後面對母親和妻子的不和將面臨的是極其艱難的選擇。張先生毫無意外地也經歷這種抉擇。結婚第一年妻子就和母親生出了隔閡,母親覺得自己兒子是天底下最優秀的男人,兒媳有幸嫁進門定然要感恩戴德。她看不到張先生身上的缺點,更意識不到自己的越界。

小到兩口打情罵俏大到家裡添置傢具,母親總有話說,且句句針對妻子。這樣的氛圍讓妻子很是反感。她曾不止一次地跟張先生抱怨:「你媽媽如果再這樣什麼都要管,咱們的日子也就過不下去了。對婚姻我只有一個條件,不和婆婆同住。」

 

-03-

出於無奈,張先生沒過不久便找了個借口把母親送回了老家。年近半百的父母在兒女均已成家后,沒了太大的經濟壓力。父親每年出門的時間也大大縮短,有時候甚至大半年都在家閑著,可母親並不為自己丈夫長期在家而開心感動。她覺得自己已經不需要對方,只想跟著兒子脫離這個讓自己受苦受累幾十年的家。

送走母親的一個月時間裡,張先生和妻子過上了正常的幸福生活。他明顯能感覺到母親身上的負能量對自己的婚姻有著極大的殺傷力。

母親認為女人不應該纏著老公,自己幾十年都這麼過來的,她更看不上在男人面前撒嬌的女人,於是與母親同住的時間裡妻子在她嚴厲的眼神下對張先生刻意保持了距離。

在生活的大力擠壓下,母親的思想早已變了形,她認為血緣關係遠重於夫妻關係,女人這一輩子若不能生子便是孤苦無依,而生子的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養出一個只屬於自己的親人,子女是餘生的靠山。

張先生說自己的母親在這種思想的作用下,做了一個對兒媳充滿敵意的惡婆婆。

 

-04-

在經歷過父母不和的子女心裡,或多或少都對和睦的婚姻充滿憧憬。張先生不希望自己再經歷一遍父母的人生,更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老路上迷茫前行。

在內心深處他很想把母親接過來同住,給她餘生最好的補償。但理智告訴他,如果一意孤行的去這麼做,妻子定然很受傷,即便勉強維持婚姻,以後自己的孩子也會在夫妻不和與婆媳矛盾的家庭中畸形成長。

思來想去他都只能狠下心來拒絕和母親同住。父母的婚姻模式既然已經無力更改,眼下能做的只能守住自己的人生,不讓它朝著壞的方向發展。

在母親頻頻的催促下,他終於說出了那句自己不願意說的話。母親來電話說:「兒子,趕緊把我接走,往後我就跟著你過。和你爸在一起的日子我一天都過不下去。」

張先生沉默了一下,鼓足勇氣說:「媽,我媳婦不願意。我也不希望看到你們兩個在一起相互較勁。」

他能想象到電話那頭母親的失落和憤怒,但對這件事情而言,他只能這麼做,畢竟他不想惡性循環上一輩人的畸形婚姻。

也正因為此,張先生才在拒絕母親后,有了深深的負罪感。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他的心情,這種兩難的境地於誰來說都是莫大的折磨。

 

寄語

對張先生的心情表示很能理解,畢竟那是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母親,母親在生活中的付出,張先生全都看在眼裡。

也正是因為明白了母親的悲哀,自己又曾親身經歷過家庭不和睦的痛苦,他才下定決心從自己身上開始改變,而選擇改變無疑會給自己的心帶來莫大的壓抑。

他既不能親手毀了自己的婚姻,又做不到心安理得地幸福生活。母親的每一句埋怨都想一把鋒利的刀,句句深刺心口。

壓抑情緒無處排遣的張先生甚至恍惚中覺得人生毫無意義,自己活成了罪人,既不能給妻子自在的婚姻,又不能給母親深情的回饋。

親情本應是個美好的詞,卻在破碎的婚姻中化做了一把銳利的刀,靠近會受傷,遠離會自責。張先生內心的折磨只有他自己能懂,而那個手握白刃的母親也正經歷著情感上的背叛和折磨。

殘缺不完的家和惡性循環的婚姻關係正侵蝕著每一個從在其中掙扎著長大的孩子,他們從灰色的童年中走出來,本以為成長能帶給自己光明,卻發現頭頂的烏雲竟是自己不忍割捨的親情。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案例,也是當下普遍存在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