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既要學會獎賞又要學會懲罰,兩個瓶子搞定,孩心悅誠服

每個人的每個行動,都會對應一個不同的結果。只要做出了選擇,結果就基本上是定了的。

我們的孩子,既不能嚴格限制他的行動和行個沒為,又不能讓他肆意妄為。那麼從小就要開展的後果教育就顯得那麼迫切和重要。

劉校長是南方一座知名小學的校長,劉校長有兩個年齡分別是9歲和5歲的孩子。一次,我和閨蜜去她家玩。

閨蜜對桌子上的兩個裝滿紙條的敞口玻璃瓶,很感興趣。

只見瓶身上分別寫著獎勵瓶和後果瓶,閨蜜拿出瓶子裡面的紙條看:獎勵瓶中的紙條上,有的寫的媽媽,今天我把玩具都收拾好了,記得獎勵我一顆巧克力哦。另一張紙條上寫著:媽媽今天我幫哥哥把鞋子都放好了。

閨蜜覺得好可愛的小妹妹呀。

在另一個寫著後果瓶的紙條,寫的內容就更有意思了:媽媽,今天我和小區的小朋友去草地上踢足球,回來才發現丟了一件衣服,我感到非常後悔,下次一定不要再粗心大意了,這次我認罰。

朋友說,這肯定是大哥哥寫的吧。還有一張紙條上寫著,媽媽,我想看看哥哥的書包里到底有什麼,把哥哥的東西全倒出來,把課本給弄髒了,哥哥很生氣。

只見紙條的下方分別有媽媽或者爸爸寫的獎勵和懲罰的後果。

劉校長告訴我們,通過獎勵瓶和後果瓶,這樣的方法可以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可以自己作出選擇,選擇正確的話,有獎勵,選擇錯誤的話,就會有懲罰,讓他體會到選擇的後果。這樣就有助於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不斷的為自己做出有助於自己的行為選擇哦,儘可能的少做出有害的錯誤的選擇。

聽到這裡,閨蜜說,原來我那孩子,管理上過於民主了,總是什麼都讓他自己選擇,最後,他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對自己需要付出一些辛苦努力,或者他不喜歡的事情,就不願意去選擇,最後總是讓我們父母很頭疼的。

 

2.如何設立獎勵瓶和後果瓶?

牛津大學著名教育教授約翰遜說過,設立正確的獎勵項目將會激勵孩子不斷的做出正確的正向的選擇,並逐步演化成為孩子正確行為的催化劑。

耶魯大學的教授魯克兵說過,對孩子錯誤後果的適度懲罰,可以讓孩子在作出選擇的時候,不至於匆忙和盲目,成為孩子減少錯誤選擇的警醒劑。

 

獎勵的目標:比如可以讓孩子形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激勵孩子學習數學或者英語的學習動力。孩子達到學習目標后的獎勵計劃。孩子取得滿意成績以後的意外獎勵。

獎勵注意事項:不要濫用和過多的獎勵,讓獎勵的舒適度過低。獎勵的獎品讓孩子有選擇的空間,不要給孩子不喜歡的獎勵。獎勵的物品獲得項目,符合孩子的個性和興趣。避免獎勵一些垃圾食品等等對孩子有害的東西。

懲罰的目標。一種是孩子自己做出的行為選擇的後果進行的懲罰,比如由於自己的粗心沒有帶課本,踢足球,丟了衣服。另一種是不聽父母的勸告而導致不良後果的懲罰。比如不聽勸告玩遊戲,第2天上學遲到了。不聽父母勸告,擺弄花瓶打碎了等等。

懲罰注意事項:懲罰具體的行為不要擴大化。懲罰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避免下次再犯。比如針對上面的懲罰,踢足球丟了衣服,罰一個月之內不給買新的,讓孩子體會到沒有足球衣服踢球的難堪。打碎了花瓶,用自己的零花錢來賠償。

 

3.突出後果瓶的作用,讓孩子理解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懲罰要體現相關性,時限性,可改性,有效性。

相關性。是指什麼行為錯了就懲罰什麼行為,避免懲罰的方式和後果沒有關聯。錯了a結果懲罰的是b。

時限性。具體明確懲罰的開始時間和結束的時間,避免遙遙無期永無止境,讓孩子感覺到無助無望,不如乾脆放棄。

可及性。玻璃瓶碎了,不可能讓孩子去修補它。如果真要這樣多,就會起到反作用,反倒會讓孩子自暴自棄。

有效性。比如孩子特別喜歡玩手機和遊戲。如果他犯錯了,你禁止他一周一次的玩遊戲時間,那麼對他會有衝擊力。

最後還要注意對孩子後果的懲罰,避免層層加碼,讓孩子感覺判決不公,處罰不當,犯一個小錯結果卻被判「無期徒刑」。而正確的做法是,只要孩子在逐步改正,並消除了過去的不良後果,那麼就應該解除懲罰並予以獎勵了。

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就說過,我的行為我負責。每一個當父母的,也要學會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長大以後,他就會少犯錯誤,不犯大錯,更可避免孩子在陳總的過程中走彎路和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