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友質疑:馬來西亞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把教育做到全球第11位!

1。讀書,

 

太便宜了

 

 

 

 

第一次來馬來西亞的中國人,很容易產生以下感受:

 

感覺出了趟「假國」。從飛機落地開始,就到處都有中國味道兒,比如小攤的中文廣告、大馬路上的中文廣告牌、甚至OPPO、支付寶。走兩步就是學校。大家都知道馬來西亞文化包容性強,當地宗教特別多。但如果你壓過馬路就會發現,學校的數量比宗教建築還多買啥啥便宜。星巴克24元/被,汽油3-4元/公升,電費0.3元/度……

 

 

 

是不是跟你想象中的馬來西亞不太一樣?哈哈,這裡的教育多半也跟你想的不一樣。很多人覺得發展中國家的教育不行,但實際上馬來西亞值得考慮。我們先簡單來說一下馬來西亞教育的優勢(捧高的太多了,所以簡單說下真實情況,留更多篇幅說些大家不知道的,隨時歡迎微信交流:HF-hnb):

 

 

第一優勢是便宜。

 

 

在高等教育上,馬來西亞的所有留學費用只有歐美的1/4 到 1/3 ,讀書期間每月2000-3000人民幣生活費,就能保障正常生活。

 

沒辦法,當地物價太低了:

 

 

在國際學校上,馬來西亞一年的學費2W-10W人民幣,大部分收費3-6W,但教學水平能碾壓國內(很多一線城市的學校都比不了)。

 

 

 

第二個優勢,推行英聯邦的教育機制,整體水平OK、國際認同度高。

 

 

 

馬來西亞是英聯邦國家(獨立前是英國殖民地),繼承了英式教育體制,教育水準高、文憑的國際認同度高(中國也認可),而且優秀學校與英美澳高校的銜接做得很好,留學性價比很高,堪稱黃金跳板。

 

 

 

第三個優勢是雙聯課程。

 

 

 

所謂雙聯課程,可以簡單理解為聯合培養。比如,劍橋哈佛都在馬來西亞有分校,如果你就讀雙聯課程,那你可以在馬來西亞讀書(省錢),也可以去總校讀書,關鍵最後拿的是一模一樣的畢業證書

 

第四個優勢是語言,這裡也有點劣勢。

 

 

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和文化的,教育制度也鼓勵學習掌握自己的母語,所以不用擔心中文會廢,另外馬來華人掌握3-4種語言可是普遍情況。

 

 

 

不過亞洲國家都很難避免口音,好在馬來西亞是英聯邦國家,英語是正式的生活語言和工作語言,普及度和使用率居亞洲第二。但需要注意的是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有點高,純粹不上進的孩子用中文矇混日子也不是完全沒可能。

 

講到這裡,有杠精就說了,「馬來西亞能和英美的教育比嗎?

 

 

我要申明的是,如果負擔得起英美留學費用,果斷去英美。你有條件去更發達的地方,那肯定要去啊。就好像你能讀哈佛,自然不考慮清華。

 

 

 

如果你非要對比,馬來西亞也有三條優勢:第一便宜,第二離中國近,第三不費中文。廢話不多說,大家心裡都有數。

2. 好的教育,

 

是需要國家一點點培育的

 

 

------

 

 

 

 

 

 

為什麼馬來西亞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把教育做到全球第11位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馬來西亞列為全球最佳教育選擇排名第11位。

 

 

 

我覺得這事兒,關鍵要靠國家。馬來西亞對教育重視到什麼程度呢?

 

 

 

 

 

 

去年,馬哈迪當選新總理之後,把前任總理納吉布送上了法庭(涉嫌洗黑錢等三項罪名),雖然兩黨之間鬧得不太好看,但馬來西亞政界都會遵從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凡是競選總理的人,都必須有擔任教育部長的經歷。

 

換句話說,想當國家總理,先到教育部上班,搞懂國家教育再說。

 

 

 

我特意梳理了一下馬來西亞歷任總理,第一任總理、馬來西亞「獨立之父」東東古·阿卜杜勒·拉赫曼之外,至今為止的6任國家總理都擔任過教育部長。

 

 

 

可見,馬來西亞政府在對待教育這件事上,是認真的。根據我查詢到的最新數據,2016年馬來西亞教育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22.6%,這個比例排在全球第22位。這樣大的教育支持力度並不是一時的,實際上1992-2016年的二十多年間,馬來西亞的教育支出佔比一直在14%以上,最高達到25.9%。

馬來西亞歷年教育支出佔比

 

 

 

除此之外,還有特別撥款,專門用於維護校舍。從這個角度考慮,馬來西亞有那麼多學校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另外,馬來西亞政府對待教育非常嚴格。有一個機構叫馬來西亞學術鑒定局(MQA),專門負責教育質量評估,採用質量標準管理體系,以確保優質的教學質量。這也是馬來西亞高校畢業證書為國際普遍認可的原因之一。

 

3。在馬來西亞讀書,

 

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中國的應試教育這幾年確實在逐漸改善,但很多父母仍然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這幾年,我接觸了不少在馬來西亞讀國際學校的家庭,包括我自己的親戚。給大家分享一下他們的體驗:

 

王女士,2014年陪女兒去吉隆坡讀4年級:

 

入學半年左右,有一次帶孩子逛商場正巧遇到校長,結果校長竟然認出了我們,還叫出了孩子的名字。後來才知道他能記住所有的學生,那時候才真正覺得因材施教是能實現的

 

 

相女士,去年剛送孩子讀3年級:有一次孩子玩玩具的時候,嘀嘀咕咕地自言自語,仔細聽才發現在中英文混說。當時特別激動,第二天就諮詢老師是不是應該報個班,結果被當場教育:「不要在學校之外給孩子補習英語。」因為在馬來西亞教育中,既然英語是學校課程之一,那教好孩子英語就是老師的責任,而不應該讓家長在學校之外操心。當然也有一些學校挺坑人的,其實現在這個世道,不管什麼領域,都有些想賺錢的奸商。所以大家在學學校的時候,也需要特別注意。

4。無論哪裡,

 

都有想賺錢的商人

 

 

 

 

 

 

------

 

 

 

 

國際上是有高等院校排名的,這個大家自行了解。國際學校就比較尷尬了,因為馬來西亞官方不允許排名,所以現在市面上的排行榜幾乎沒有靠譜的。這裡簡單給幾條擇校建議:

 

 

 

第一,不要單純通過學費或者學校的豪華程度,去判斷教學品質。

 

貴的未必就好,也可能是某些商人為了迎合中國土豪家長而挖的坑。

 

 

 

第二,關注學校的歷史。

 

一般來說,建校時間超過30年的學校,更有底蘊和教學經驗,同時也有穩定而優質的師資力量。而那些為了撈錢而開設的學校,基本都沒什麼歷史可言。

 

第三,關注學校的生源構成。

 

如果學校里全是中國學生,那督辦不靠譜。即便學校品質沒問題,也沒辦法創造多元文化的生活氛圍,更不能提供充分的外語使用場景。

 

 

 

第四,儘可能實地考察,最好能在學校內部考察。

 

如果有機會,甚至可以讓孩子體驗半天學校生活。

 

 

 

最後關於:去國外讀書是不是必須買房?明確回答:不是。

 

嚴格意義來說,國外沒有學區房的概念。一般私立學校交錢入學,公立學校就近入學,租房/買房都一樣。當然,好學校一般會有入學考試/面試之類的。所以出國留學不一定要買房,只是出於生活便利或者投資等方面的考慮,有條件的家庭一般都會買一套房子

 

 

比如,國際學校有1-12年級,12年的時間周期里房子肯定會增值。假設300萬買了一個3房,父母陪讀佔用2間卧室,另一間5W元/年租賃,房價每年增長5%,10年房子增值188W。這已經是不菲的收益了。

 

所以買房不是留學讀書的必選項,而是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