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焦慮」了:欲重新掌握晶元製造話語權,計劃注資約2600億

最近,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美國在全球晶元行業許多領域佔據主導權,比如佔全球晶元銷售額的一半、設計和製造晶元的許多複雜技術都來自美國企業等,這也使得美國擁有對全球晶元技術授權的"一票否決權",但美國還是想謀求晶元製造環節迴流,主要是因為美國佔全球晶元產量比重太低(12%),因而對這一環節的薄弱感到擔憂。

 

1、曾被日本趕超,美國半導體產業再次面臨競爭

美國的擔憂並非來得那麼簡單。從1950年代開始,日本通過承接美國的半導體技術、集國家力量等方式發展半導體行業,從一開始落後美國,到追趕、再到趕超,日本半導體產業最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獨領風騷,成就"晶元第一強國"的位置。數據顯示,1987年日本半導體企業在全球市場所佔份額甚至超過50%。相反,當時美國半導體產業呈現"日落西山"的趨勢,還差一點被日本徹底打敗。

差點失去半導體製造大國的寶座,讓美國官方感到十分恐懼,畢竟半導體產業是高端製造行業,將影響美國的國家競爭力。於是,面對日本半導體行業的崛起,美國採用企業調查、制定法律、對日本半導體產品價格監控、加收商品費用等多種方式打壓日本半導體企業。在美國的出手下,日本半導體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市場份額都被美企搶奪,1993年美國重掌半導體霸權。

 

由於競爭對手的崛起,半導體製造領域的落後曾給美國留下陰影。經過經濟全球化、以及上世紀末的產業轉移,如今美國再次發現其晶元製造的短板越來越明顯。從先進晶元製程工藝方面來看,台積電和三星佔據全球7成份額,而美國的晶元巨頭則把訂單都外包出去。從晶元產量來看,亞洲已經成為全球晶元製造樞紐,美國製造份額微不足道。

2、欲向晶元行業注資2600億,美國重掌晶元製造環節話語權?

全球晶元行業日新月異,產業向前的推動力越來越面向市場和技術,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中,美國在晶元製造領域的頭部優勢早已弱化。儘管美國在半導體設備、設計及技術專利等領域繼續領先,但美國仍擔心行業主導地位會再次因為製造領域落後而被超過,因此在過去數月,美國頻頻採取扶持晶元產業崛起的措施。

 

今年5月,在美國政府和亞利桑納州的支持下,台積電決定投資120億美元在該州建設一家採用5nm製程工藝的晶圓廠,月產量約為2萬片晶圓。隨後,美國接連提出《為晶元生產創造有益的激勵措施法案》、《2020美國晶圓代工法案》來重振本土晶元產業 ,這兩個法案合計補貼資金將達到370億美元(約合2600億元人民幣)。

不過,儘管美國的行動大張旗鼓,但短期效果還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投資晶元製造工廠成本巨大,要知道光是建一座先進晶元製造廠的成本就要150-200億美元,在美國這一成本尤其昂貴,加上五年內的運營成本,總的成本付出將比海外高出數十億美元。美國提出的法案補貼真正落實到"製造環節"很可能是杯水車薪。

 

另一方面,在外部幫助下,美國的晶元製造工藝很可能還是處在落後狀態。此前,台積電已披露3nm製造工藝的研發進展,預計將在2022年量產,而位於美國的亞利桑納州5nm晶元廠至少要等到2024年才能全面開工。由此來看,美國要重奪晶元製造環節的主導地位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