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肩周炎」是這樣引起的....多注意這些就能「緩解症狀」!

肩周炎病變部位示意圖

 

一、導致肩周炎的危險因素

很多人得過肩周炎,當時的疼痛是讓人難以忘記的,輾轉反側,晝夜不眠。大量資料統計表明,導致肩周炎的危險因素與寒、傷、靜、老有關。

1.寒有坐車開窗肩部受風,空調風扇冷風侵襲而發病有袒裸肩臂,睡覺著寒,醒後發病;有冒雨淋水,睡臥濕地而發病;有高濕度工作環境或冷庫工作發病。

風寒濕的超強度刺激是引起無菌性、缺血性炎症的一個明確的致病因素。寒凝血滯,氣血受阻,不通則痛。

2.傷急性外傷的傷害性刺激、慢性疲勞損傷以及某些職業性的累積性損傷。

雖然有的表面沒有特殊變化,但其內部的組織結構已出現損傷或病理改變。損傷肩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肌腱,使局部充血、水腫、滲出,進一步機化粘連。

3.靜靜指靜而少動,平時缺少體力勞動,並且缺乏肩臂肌肉的鍛煉。

肩部經常受力而得到鍛煉的體力勞動者和某些體育運動員,肩部肌肉發達,肩部的軟組織堅韌富有耐力,協調運動配合良好,雖然長期勞累,也不易患肩周炎。相反,某些非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肩臂部肌肉缺乏鍛煉,周圍軟組織缺少耐力;雖然沒有重力牽拉,但因持續地緊張運動,難免疲勞,以致到老年期後,累積性的勞損,會使肌腱和韌帶明顯退化、變性。

4.老老是指骨骼和軟組織出現老年性退行性改變,出現肌腱、韌帶的老化變性和骨質增生。

人類的生長、發育和衰退、死亡是大自然的客觀規律,50歲左右,正是人類生命週期有壯年向老年退化的階段。

肩關節的周圍血液循環並不豐富,這一階段由於骨質疏鬆、肌肉鬆弛無力,年老體衰,體力活動減少,肩部運動量也小;又由於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的影響,進一步使血液循環減慢,大部分毛細血管網關閉,血液供應差,導致肩部軟組織新陳代謝衰退。因此,較弱的刺激,也可能導致軟組織的變性、炎症。

 

二、肩關節周圍炎的誘因

目前關於肩周炎的病因,存在著多種認識,但是多數學者都能達成一種共識,即認為本病是在肩關節周圍軟組織退行性變的基礎上發生的,因此凡是能引起肩關節和上臂活動受限的誘因,都能導致肩周炎的發生,目前認為常見的誘因主要有如下幾種。

凍結肩示意圖

 

1.肩關節周圍病變

(1)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勞損或退變

(2)肩關節的急性創傷

(3)肩部功能活動受限製或上肢固定過久

頸肩同病,是頸椎源性肩周炎反覆難癒的主要原因

 

2.頸椎源性肩周炎是指由於頸椎病引起的肩周炎。

臨床資料表明,這種肩周炎的特點為先有頸椎病的體徵和症狀,而後再發生肩周炎。由於支配肩關節活動的肌肉的神經支配主要來自頸5-胸1節段,而這些神經節段恰恰是頸椎病的好發部位。由於這些部位增生,神經受壓功能障礙,因而導致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從而引起肩周炎。由於頸肩同病,就應採用頸肩同治的方法以取得相互協同的作用。臨床實踐也證明頸肩同治較單純從肩部治療的療程短、療效好。

3.冠心病心絞痛發作時所反映出來的疼痛,往往向左肩和左前臂放射。

再則,肩部疼痛的感覺神經和心臟疼痛的感覺神經,兩者很接近地在脊髓後角的地方進入。因此,心絞痛放射到左肩的疼痛容易誤為肩周炎疼痛。長時間的疼痛尚可引起肌肉痙攣,肩關節運動受限,可誘發肩周炎。

4.神經系統疾病患偏癱、神經麻痺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肩周炎發病率較高。

這可能與肌肉力量降低、運動減少有關,偏癱肩是偏癱患者最常見的並發症,偏癱肩的發病率為67. 5%。

5.內分泌系統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也與肩周炎關係密切。

尤其是糖尿病者,合併肩周炎的發病率可達10%-20%。

不良姿勢是造成頸肩腰腿痛疾病的慢性損害因素,應極力避免

 

6.姿勢失調相當多的肩周炎患者從事手工作業,以及伏案久坐等易造成不良姿勢的職業,而且過度胸椎後凸(駝背)的患者明顯地容易患肩周炎。

由於長期的不良姿勢,肩胛骨長期反覆的上、下移動造成了肩胛骨的傾斜,肩峰和肱骨也因不正常的應力而發生位置改變,逐漸形成肩袖損傷,繼而誘發肩痛。

7.心理因素抑鬱、冷漠和感情受挫等心理因素也與肩周炎的發生有一定關係。他們對痛覺比較敏感,即痛閾較低的人往往容易患肩周炎。

雖然肩周炎的誘因是多種多樣的,但這些眾多的誘因卻共同地造成了肩關節軟組織非特異的炎性變化,由此提示,肩周炎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因此,在肩周炎的治療和預防過程中應根據其誘發因素加以區別對待。

中醫藥對治療肩周炎有獨特的療效

下面給童鞋們介紹一些肩關節周圍炎藥膳方

 

1.藥酒方調護

活血祛風酒原料:黃芪120g,當歸30g,殭蠶20g,川芎、紅花、地龍、全蠍各15g,蜈蚣3條,白酒2500 ml。做法:將黃芪、當歸、殭蠶、川芎、紅花、地龍、全蠍、蜈蚣分別研為粗末,混勻後裝入盛有白酒的玻璃瓶中,密閉浸泡2週,濾去藥渣取上層清液即可。每次飲用10-20ml,每日3次。有益氣活血、祛風通絡的功用。

2.藥茶調護

秦艽丹歸茶原料:秦艽9g,丹參12g,當歸10g。做法:將秦艽、丹參、當歸分別研為粗末,.混勻後一同放入保溫杯中,衝入適量沸水;加蓋悶:15—20分鐘即可。代茶飲用,每日1劑。有養血活血、祛風通絡的功用。

3.藥粥調護

桂枝苡仁粥原料:葛根30g,桂枝15g,薏苡仁30g,粳米60g,鹽、味精適量。做法:葛根、桂枝加水浸1小時後,煮沸30分鐘,去渣取汁;薏苡仁加水浸半天,放汽鍋中,煮至鳴響3分鐘;粳米淘洗淨,將苡仁、粳米放鍋中,加入藥汁,並加水至足量,煮至米糊粥成,放鹽、味精調味,作點心食用。

4.菜餚調護

辣椒燉土雞原料:尖辣椒30g,羌活15g,土雞肉500g,蔥段、生薑片、料酒、醬油、白糖、食鹽、胡椒粉各適量。做法:將尖辣椒洗淨切碎,土雞肉洗淨,切成小塊,把辣椒、雞肉塊~同放入鍋中,加入蔥段、羌活、生薑片、料酒、白糖、醬油、胡椒粉及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將雞肉燉至八成熟,再放入食鹽,繼續燉至雞肉熟爛即成。佐餐當菜,隨量食用。

5.湯羹調護

雞血藤豆芽湯原料:雞血藤、木瓜各20g,黃豆芽250g,豬油、食鹽各適量。做法:將雞血藤、木瓜水煎,去渣取汁,之後將藥汁中加入黃豆芽及豬油同煮,至黃豆芽熟時加入食鹽調味即可,吃菜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