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讓我有尊嚴的老去!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讓我有尊嚴的老去!
元旦假期,同事劉芸回了一趟老家看望重病在床的婆婆,回來之後不勝感慨。
婆婆老年痴獃,已經完全不能認人,身體各個臟器都出現衰竭,醫石無效,每天僅靠一碗薄粥勉強維持著生命的跡象,甚至有時連一碗薄粥都難以下嚥,身體瘦的幾乎只有一把骨頭。
婆婆有四個兒子輪流照顧,說起來兒子們也算盡心了。只是時日久了,誰也不能時時刻刻都注意,婆婆便也有便溺在床沒有更換的時候,身上也長了些褥瘡。
劉芸看在眼裡,只覺得心酸,可想想從古至今,絕大多數人都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受盡折磨,她也無能為力。
只是聯想到自己今後的人生,未免忐忑而畏懼。
二
外婆(按老家傳統,我和姐姐一直叫的是婆婆)去世已經有十多年了,想起他,我的心裡仍然難免刺痛。
我和姐姐都是由婆婆一手帶大的,對婆婆的感情甚至超越了父母。
婆婆中風癱瘓在床的時候,身為獨女的媽媽請了長假回家去照顧。縱然媽媽想盡一切辦法精心照料,神智全無的婆婆還是一日比一日的瘦了下去。
等我和姐姐回去的時候,本就瘦小的婆婆幾乎沒了人形。她毫無意識的躺在床上,整個人幹枯得幾乎只有原來的一半大小,眼睛時睜時閉,連排泄都只能依靠開塞露來完成。
我和姐姐哭著在婆婆耳邊呼喚,也許幾十次的呼喚會碰上她偶爾無意識的答應一聲,我和姐姐便會自欺欺人的說,醒了,婆婆要醒了。
對我和姐姐來說,哪怕婆婆就是躺著不會回應,只要她還有一口氣在,我們就算死也不會撒手。拖了大半年,婆婆終於還是在毫無意識的狀態下走了。
可是,當時剛成年不久的我們,只在意自己痛不痛,舍不捨得。從來都沒有想過婆婆這樣活著有沒有意義?有沒有質量?
婆婆從小吃盡了苦,她的愛都給了媽媽和我們,為了我們,她可以犧牲一切。我知道,她在彌留之際如果知道我們的痛苦,她就算痛死也會為了我們撐下去。
可是,婆婆,我當時是多麼懵懂無知和無能為力,如果換做現在,我會握著你的手說,婆婆,我不要你受煎熬,你好好的走。
三
死亡,在中國一直是個不吉利的禁忌話題,而如果家中老人得了不治之症,子女不盡一切力量來搶救,便會背上不孝的罪名。
再加上中國城鄉發展的不均衡,死亡教育的缺失,導致不同地區人們的意識也有很大差異。中國不同地方的人對死亡的理解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個城市裡,區域不同,觀點也不同。比如偏遠農村的人想在家裡過世,而城市裡的人想在醫院裡過世。
所以,如今的現狀是一個走到生命盡頭的人,不能安詳離去,反而要忍受心臟按摩、氣管插管、心臟電擊以及心內注射等等驚心動魄的急救措施。即使急救成功,往往也不能真正擺脫死亡,而很可能只是依賴生命支持系統維持毫無質量的植物狀態……
作家巴金最後的六年時光都是在醫院度過的,先是切開氣管,後來只能靠餵食管和呼吸機維持生命。周圍的人對他說,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巴金不得不強打精神表示,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療。但巨大的痛苦使巴金多次提到安樂死,還不止一次地說:「我是為你們而活。」「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四
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放棄搶救和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讓死亡既不提前,也不拖後,而是自然來臨。在這個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尊重、符合併實現本人意願,儘量有尊嚴地告別人生。
這是羅瑞卿的女兒羅點點和陳毅的兒子陳曉魯創辦「選擇與尊嚴」網站的初衷。2006年網站同時推出了中國首個民間「生前預囑」文本,「生前預囑」是人們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的,說明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讓人們可以自主選擇有尊嚴的死去。
「尊嚴死」在中國是個比較新的概念,經常有人將其與「安樂死」混為一談。對此,羅點點解釋說,「安樂死」是指人為地無痛苦地提前結束無質量的生命,而「尊嚴死」則倡導既不提前,也不延後,自然的舒適的死亡,核心理念是「自主選擇」,即不論是放棄治療,還是全力救治,只要是臨終者自己的決定,便符合「尊嚴死」。其實,「尊嚴死」介於「過度搶救」與「安樂死」之間,不管是安詳地「等死」,還是醫生協助下的「自殺」,都是對臨終者自主選擇權的尊重,在這個意義上有相通之處。
五
想起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瓊瑤和平鑫濤子女之爭,瓊瑤反對對平鑫濤進行插管治療,過度搶救,而平鑫濤的子女卻指責瓊瑤冷漠無情。
身為局外人,誰對誰錯,我們沒有置喙的餘地。可是如果平老在之前清醒時簽署過這樣一份「生前預囑」的文件,插不插管,搶不搶救便可以依照他的意願來進行。瓊瑤和平老子女之間也就沒有這麼多妄自揣度和惡意腹誹了!
六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安然離世,或者說,『享受生命到最後一刻』。我希望自己活得精彩,死得體面,人終有一死,就像《尋夢環遊記》告訴我們的那樣,愛與思念,才是她在那一邊過得安好的保證,終有一天,我們會在那邊相擁團聚。
我不願意用痛苦的醫療手段來延長毫無意義,毫無質量的生存時間。人間一趟,看看太陽,聞過花香,親過臉龐,我選擇有尊嚴的死去,絕不徬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