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為什麼一定要在清明節 做這件事呢?!

關於清明,有一首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黃口小兒都耳熟能詳張口就能背的名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果然,清明將至,這幾天似乎又要開始下雨了。

從杜牧所在的唐朝直到今天,一千多年過去了,幾經朝代更迭,興衰榮辱,然而清明節期間下雨這件事,彷彿從古至今從未變過,召雨能力似乎可以和雨神一較高下。

那麼,為什麼清明節依然這麼愛下雨?

是因為杜牧在詩里下了個「魔咒」,從此年年清明都逃不過下雨的命運?

還是因為清明有祭祖的習俗,子孫後代齊齊緬懷祖先,所以老天爺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化成雨來應應景?

還是因為清明節燒紙錢的人太多,儘管知道「小心火燭」,但也難免有意外,所以需要下一場雨壓壓驚?

當然都不是,那麼科學的解釋又是什麼呢?今天的「小新漲知識」就來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哦~

首先,清明節下雨其實是偶然事件,不是必然事件。

其次,這個偶然事件在南方發生的概率比在北方發生的概率高。

先來說第一點,有沒有不下雨的清明節?

當然有,比如2014年4月1日—4月15日的半個月期間,北京可是一滴雨都沒下。

那麼「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個說法難道是詩人為了意境瞎掰出來的?

當然也不是,清明不僅僅是一個節日,還是一個節氣,清明節前後確實容易出現降雨,這背後主要有以下原因:

太陽直射點的北移

進入四月之後,氣溫逐漸上升,太陽直射點不斷北移,北半球的日照明顯增強。位於西太平洋的海上副熱帶高壓開始抬頭,活躍西進,西南風開始增大,海洋暖濕氣流北上進入大陸,造成南方水汽向北方傳遞,帶來降雨。

冷空氣與暖濕氣流的相遇

春季處於冬夏之交,在南方暖濕氣流開始活躍之際,北方的冷空氣雖然較冬季有所減弱,但仍有一定的殘餘勢力,時不時南下騷擾。而當南下的冷空氣與北上的暖濕氣流在江南一帶相遇時,雙方勢力相當,就開始了你來我往的頻繁「互動」,形成鋒面降水。

(小新靈魂畫手,大家意會一下)

大氣層水汽和強對流天氣系統

清明前後,大氣層里的水汽較多,到了夜晚容易凝結成毛毛雨。不僅如此,此時的暖濕氣流還沒達到強盛期,即便出現強對流天氣系統也遠沒有夏季強烈,因此暴雨中心相對少,多以相對較小的連續性降水為主;因此,「雨紛紛」的說法可以說是很貼切了。

至於第二點,為什麼清明節降雨在南方發生的概率比北方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