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易懂的摩托車推胎教程

推胎操作(Counter steering),國內也有「推把」,「推舵」等叫法,是摩托車轉向發生的唯一方式,也摩托車轉向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我相信鱷魚的大部分讀者也都知道這個概念,或者曾經從哪裡聽到過推胎這個詞。但推胎操作到底是什麼?背後的原理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使用推胎操作幫助提升騎行技術?又有幾個人能夠說得清楚呢。

國內最廣為流傳的摩托車推胎操作教程是《彎道聖經》,這毫無疑問是一部很專業很正確的電影,但鱷魚卻並不推薦每個人都去死學裡面的內容。事實上,彎道聖經的內容過於專業,過於複雜,過於傾向於賽道,普通騎士很難從中提取有效的,能夠幫助提升自己街道騎行技術的信息。如果你看不懂彎道聖經,責任並不在你,裡面發生的很多場景離我們日常的騎行太遠。經過慎重考慮,並研習過大量資料之後,鱷魚願意結合自己實踐經驗,和大家聊聊我對推胎操作的理解。

「推胎」這個詞的發明無從考證,事實上這個詞也算不上很準確,不過約定俗成,鱷魚決定在本文中沿用這個詞。如果直譯的話,Counter Steering的意思應該是「反向轉向」,而維基百科給Counter Steering給出的準確定義是:在自行車和摩托車這種單軌跡行駛的車輛(指摩托車的兩個輪子沿同一條直線軌跡行駛;汽車四個輪子兩兩分別沿兩條直線軌跡行駛,就算雙軌跡行駛)上,向左轉動車把,車輛向右轉;向右轉動車把,車輛向左轉。車把轉動的方向和車輛將會行駛的方向相反。

「推胎」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前推左手車把,車子向左拐;前推右手車把,車子向右拐。推胎操作是一個比較難懂的概念,鱷魚在這裡試圖用圖像化的方式描述推胎的操作過程,對操作幅度的描述有所誇張。事實上,推胎是一個很細微的的操作,並不會像上文中聽起來那樣大動干戈。推胎需要騎士很精細的操作,更多時候靠的是對車子行進軌跡的感受和微調,而不是用非常誇張的幅度擺弄車把。

如何才能感受到「推胎操作」對摩托車行進軌跡的改變呢?鱷魚在這裡有一個很好的建議:選擇一條較空曠的馬路,勻速直線騎行(大概時速30公里左右,太慢了感覺不夠明顯),試著在安全的情況下,非常小心的向某方向輕推車把,這個時候,你會感覺到車子的走線開始向那個方向傾斜。在感受過幾次之後,可以嘗試著用推胎的方式進行變道超車,你會發現有意識的推胎變線會讓摩托車(尤其是運動型摩托車)變道變得非常輕鬆,整個動作完成的乾淨利落。

很多朋友可能會對鱷魚在上文中對推胎「摩托車轉向發生唯一方式」的描述有所疑惑:「我之前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推胎,我一樣能夠讓摩托車轉向啊!」答案其實相當簡單:推胎在摩托車轉向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有時是你有意識的讓推胎髮生,其它時候推胎是在你潛意識的操作下發生的。

如果你的第一輛摩托車排量在150cc以下,教你騎車的碰巧是個有了十幾年代步摩托車騎行經驗的「老師傅」,他或許曾這樣教你:「摩托車行駛中的不能靠轉動車把轉向,你把車往左倒,車子就會向左轉;把車向右倒,車子就會向右轉。」這個「老師傅」總結出來經驗沒有錯,但為了達到車子往左倒這一效果,我們其實已經在潛意識下不自覺的完成了輕微向左的推胎動作。不信?彎道聖經中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在摩托車車把完全固定的情況下,騎士嘗試向左或向右倒車,但車子事實上並不會轉向。

那麼,既然我們在潛意識中會做推胎這個動作,甚至有些「老師傅」至今不知推胎為何物,卻仍能夠壓得「一手好彎」,為什麼我們還要學習推胎呢?

在「老師傅」口語化模糊的教導中,一直會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幫助摩托車轉向,這種力量需要你用很長的時間去感受,去領悟。如果你騎行的是代步用摩托車,你也有這個時間,有這個容錯率去領悟這種神秘力量。但如果我們能清晰的知道這種神秘力量是什麼,並且主動的運用這種力量來幫助我們控車,不是一件更好的事情么?

鱷魚在這裡很自信的告訴你:這種神秘力量就是推胎操作!

另一個和推胎相關的比較普遍的疑問是:在低速的時候,推胎是否還有用。如在拐特別窄,速度特別慢的彎,或者原地挪車,掉頭的時候,我們通常會使用很多的車把,並且是採用看起來和推胎完全相反的使用方式:想讓車子往哪個方向走,就把車把向哪個方向轉。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在低速騎行的時候,推胎也是一直在發生的。只是在低速騎行的時候,速度帶來的慣性對保持車輛平衡的幫助變小,我們不能讓車子傾斜的太多,否則車子會失衡倒掉,所以必須在推胎髮生之後馬上做一個反方向的操作來保持車子依然處在直立平衡狀態下(這種糾錯非常輕微,且通常是在潛意識下完成的)。

我們該如何練習推胎技術呢?

首先,像鱷魚上文中描述的那樣,嘗試著在直道上感受推胎對車輛行進軌道的改變,並且開始逐漸習慣用推胎乾淨利落的完成每次變道;然後,有意識的用推胎動作開始每一次入彎,進左彎前,左手前推車把,右手回拉車把,再把車子向左壓。這時,你會發現把車「向左倒」這個動作變得非常容易完成;最後,將推胎和身體姿勢,重量轉移等彎道技術結合起來使用。

有沒有人曾經疑惑過為什麼冒險車型推胎轉向要比運動型摩托車輕鬆?

一般來說,車把的長度越長,推胎操作就會越輕鬆,推胎的效果也就越明顯(槓桿原理),這一點在冒險車型(寶馬R1200GS等)上表現的最為明顯,大部分彎道僅靠推胎操作就可以完成;而在運動型摩托車(公路賽)上,車把很短,僅靠推胎操作完成彎道的難度就會變大,且需要你使很大的力氣才能僅靠推胎操作完成一個彎道,需要要配合身體姿勢和重量轉移使用推胎操作。

這種的設計跟車型的用途有關。車把越長,推胎越輕鬆,非常適合冒險車型這種大部分情況下只需要低速或者中速過彎的車型,但過彎的時候會很容易被因長車把過於放大的推胎操作影響車輛走線的穩定性;反之,車把越短,對推胎的控制就能夠變得越細膩,這樣大大增加了運動型摩托車高速過彎的穩定性。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