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先生分享让运气变好的方法!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泽海从事预测命理20余年,几乎所有人都有让运气变好、改命造命的需求。在深入沟通和经验积累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一些共同问题:精神散漫、价值匮乏、智慧欠缺、自控力不足。即使年轻有为、事业有成者,也因过于关注绩效和商业逻辑,而无法真正静下心来进行阅读与思考。人们满足于听说“命是可以改的”这句话,就以为改命已经在进行之中。殊不知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刻,都进入一个潜意识做主导的自动巡航状态。长时期在思维方式的舒适区域中生活无异于埋下问题的种子,并能在命理中显示具体的内容与引发时间。

让运气变好、改变命运,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时间管理。人类大脑偏好行动投入能获得即刻回报,而非在未来获得更大回报。所以在战略计划层面,我们必须要把各类目标写出来,从长远角度更理性地设计未来能取得的成绩和状态。但行动决策层面,越是把长远目标分解成清晰的当下的可执行步骤,越是能让大脑觉得我们正在为当下做努力,并把每个小的变化和进展都视为立即的回报。

每日的健康生活是从前一日临近下班时便开始:计划好晚上要做的事情,并认真去执行,关键是安排好重要的节点性的活动:晚上8点多洗澡,这让9点躺床变得容易,此后看会儿书或听会儿讲座便在10点前自然入眠。早上5-6点起床:第一件事是打开讲座,然后起身拉开窗帘,让清晨的阳光照射进来。若9点抵达公司上班,若包括路上听讲座的时间,那么5-9点有至少两个小时可供阅读、晨练。

优秀的时间管理能让每日节约出至少两小时。单身男性若控制自己思想,时刻保持正念和专注,砍掉毫无意义的闲聊及下载某类资源的时间,平均每天还能节约至少1~2个小时。在成长过程中,女生心理关难过,男生生理关难过,其实两者都一样:当正事一件接一件、正念一个接一个,从不间断,一直处在平静、愉悦和上进的状态时,时间完全不够用,杂念滋生的机会和缝隙何复存在?

时间管理能在单位时间内更高效地完成更多的事情,并带来一系列身心和行为的变化:

1)你会越来越难以容忍自己拿出任何二流的思想、表现、选择和行为。

2)你可以在全职工作下,每年阅读100本书(或30、50本书,把其它时间分配给配偶、子女,或用于兴趣爱好)。

3)你会对自己的目标变得磐石般坚定,做人做事可靠,却有更多的同理心去理解和帮助他人。

第二步是健康生活。时间管理所节约出来的时间,应首先花在身心健康上,比如学习健身、养生的信息,科学地进行实践,并不断尝试、调整进入每日生活流程中。比如睡前可以泡上薏米、红豆,第二日醒来煮粥,根据身体需要,加龙眼、枸杞、黄芪或莲子等,而制作早餐的过程也可以用蓝牙音箱一直听有声书或讲座。

养一匹百万元的马,每餐的食物选择都有着非常专业的讲究,这是任何一位调马师都会告诉我们的常识。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比世界上最精良的马匹都更有价值得多,我们对身体和饮食的重视程度必须高过这种人见人爱的萌物,喂给自己最健康的食材,将身心调节到最佳运转状态。

长期保持健康、高效的生活,不仅需要科学的时间管理,还需要强大的自控力/执行力。自控力如同肌肉一样,后天锻炼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即用新的好习惯取代旧的习惯,并逐渐让新的好习惯如同行走般自然。一个简单的锻炼方法便是左手刷牙。科学研究表明,将随机选择的人群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的唯一不同是左手刷牙。两周后,实验组的成员汇报,开始对外部环境有了更多意识,如有些人开始更关注居家清洁、有些人关注自身穿着的整洁等。两个月后,他们对健康、食品、锻炼开始有了意识和关注,有的人表示自己主动找时间了解健康饮食、食用更多的蔬菜水果,有的人汇报说购买健身卡或健身器材等。可见重复日常生活中的积极而微小的举措,都能提升自控力、增强大脑的决策带宽,并换来长期持续的正向影响。

第三步是确定原则和价值。我们绝大多数人被生活的复杂性所迷惑,尽管所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临时的,但左右着我们言行决策的往往是眼下的需求或痛点,而非内心深处的价值。当我们能够如呼吸般自然地用一套核心价值来指导一切言行决策时,便是一种境界,即品德、胸怀、修养、健康、才智、胆识、奉献、承受等的综合状态。一个人到了中年还没有什么境界,只是一个俗人,而人一生能达到多高的境界,取决于他年轻时的见地。见地就是在尽可能的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后所形成的价值观及人生目标,相当于一份标注了路线及目的地的地图。在追求人生和事业的旅程中,无论多大的干扰和困难都只是核心价值观的修证过程。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大量阅读与思考来理解人类经验,则可以吸纳历史所总结出的人类智慧,正如朋友所言,当“人们发现历史能证明乐无常态而知足常乐,发现我们过去对快乐的历史认知可能是错的,发现对快感的执著追求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地导致痛苦,那我们就有可能走向对自己的真正理解,也就有可能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从自然科学和人类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具有普世和不变性,而枝叶价值观则随着环境和经历而改变。所以我们还需不断向内精炼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并不断询问自己,我们想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投入什么样的事业,愿意为哪些价值去奋斗,即使死而无憾?如果我们不想为任何事情付出,那么我们如何跟那些宁愿为此而牺牲的人竞争?若我们只想过一个普通安逸的生活——在微信、微博上浪费时间,或等待星球大战的续集,那么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扪心自问有没有给太太带来更好的情绪陪伴和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我们有没有对孩子付出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带给他们世上最好的教育?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乐绝对不会让人变得更加快乐,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体验到灵魂深处的愉悦,也无法真正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第四步是拓展视野格局,让生活和思想变得精致。精致的生活不是在高大上的场所发自拍,而是不遗余力地遵循1%的上升曲线。我喜欢从个体全力以赴的行动中读出人生的道理。有这样一个我关注了好几年的真实故事:

Dave Brailsford教练在2010年出任英国自行车国家队主教练前,极少有英国选手获得过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毕教练上任后用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方法:找出一切有可能改进的地方,作出至少1%的提升,并相信无数小的改善能够给总体带来非常可观的进步。于是毕教练不仅从营养学、训练项目、车胎重量、坐垫工程学设计等方面入手,还仔细研究平常容易被忽略的事物:他研究找到最有助睡眠的枕头,并在比赛期间带着它们去酒店;找到最好的运动按摩香油;让运动员们最正确的洗手的方法以避免细菌和感染。毕教练预计,如果1%的策略能够彻底实施,英国队员可以在五年内夺冠。事实证明他的预测错误:他们只花了不到三年时间便在2012年环法自行车大赛夺冠。同年奥运会有关自行车的所有项目中,英国队赢得了8枚金牌(其它国家最高仅为1枚金牌)。英国选手在2013年、2015年、2016年又都获得了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并在2016年奥运会赢得了6枚金牌。

我们能从中学到的是:我们应该花心思把生活中一切能够提高的细节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以完善。比如我们可以购买数个MacBook Pro的充电器,书桌前、沙发边、卧室里、客房里、办公室里、随书包携带一个、车后备箱里备用一个,这样每天都能节省缠线、放线的时间,长期下来所节约的时间早已超过购买充电器的价值;可以使用最好的降噪耳机,使进入耳朵的声音至少降低10个分贝从而保护听力、集中注意力;在浴缸边放置高防水的蓝牙音箱,使得如厕和洗澡的时间能够听讲座;还可以不遗余力地购买、阅读大量书籍、尝试有可能提升工作效率的软体;可以非常善待自己身体,只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绝不碰油炸食品或腌制的鱼肉。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的精致化,那么个人的幸福感、成长和事业目标也能更好地完成。

同样的道理,精致的思想也不是偶尔听个讲座,或参加线上线下读书会听他人的思想总结,而是用更坚实的态度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这需要大量的阅读时间,了解心理学、生理学和脑神经学,了解并控制自己的状态和情绪;阅读关于思维的书籍,弥补人类经验的漏洞;阅读历史、思想史,让我们能对现实问题和社会思潮有着大格局的思考;关注心灵发展、降服自我意识,并在反思中不断升华自己的品格;专业人士应阅读本行业的书籍,在3-5年内成为行业的顶尖;有志者亦应大量背单词、训练英文写作和公共演讲能力。

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让我们总是重视外部方法,比比皆是套路和捷径。殊不知,没有多年的内功修为,人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在佛教修行中,理论学习要超过实修的三倍,因为千百年来无数个案和经验都表明:理论扎实了,实修一下就能上去。否则实修看似做得再好,境遇一变化,又跌落原点。

也因此,正在经历人生低谷、急需自信心的年轻人,我会建议他们放低身段,燃烧时间和生命以换取未来更大的空间。我们可以仔细观察短跑比赛——身体前倾,将重心压到即将扑倒的边缘时,燃烧生命地前冲、竭尽全力地拼搏。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稀薄的成与败的交界地带,炼钢中不可或缺的“淬火”的过程。是否能够挺过这段快速的成长,展示著一个人的格局。在上述比喻中,时间管理便是抓地跑鞋。如果鞋不抓地,一加速就容易打滑摔倒,又谈何奔跑?

细读历史人物,我们不难看到:一个人努力两三年,他和别人的差距就像一条裂缝;打拼五年,拉开了距离;拼搏十年,就是天壤之别。可惜很多人二十多岁就停止了奔跑,往后积累的只是工作经验,而那些在中年兼有品德与成就者,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一直在往前跑,思想境界也一直在进步。跌倒了马上爬起来,边跑边学习、调整,并愿意激励、带领身边的人一起朝着更美好的未来愉悦地奔跑。

第五是大量行善,帮助他人,培养境界。在我们眼里有着人我的分别,可是量子力学的模型告诉我们,在另一个维度的世界里,万事万物是一个整体,量子意识的纠缠态即是因果业力。当我们无条件原谅他人,不求回报地行善,无条件地爱护众生、帮助众生时,本质上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上篇的量子意识的存在及其旅程后,便不难接受:善良本应是一种自然常态,应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一部分,如饮水、呼吸一般自然。时至今日,我们没有必要像《了凡四训》那样,拿出一个画满格子的本子,行一个善举就去画一个圈。但以下几件事情,是我们需要刻意去做的:

第一是遇任何事绝不抱怨、绝不动怒、绝不八卦、绝不说人坏话。如果憋着实在难受,通过跑步锻炼、看书学习来转移注意力,但一定要忍住。慢慢地,撑著撑著,心量就大了,再遇到同样的事情,很轻易的就能做到一笑了之。

第二是在心中原谅自己,原谅他人,对所有人持以真诚的感恩之情。站在更高级的进化角度而言,没有任何人做错了任何事情,他只是在已知的方法和视角内做了自己视野范围内的最好行动。所有的人、所有的逆境都是用来成就我们的。每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缺点时,都应首先拿放大镜检视自身,看到他人优点时,应细致地拆解每一个言行步骤并努力思考,写出可执行步骤来让自己也习得该优点。这是我们必须实证的修为和境界。

第三是自利利他——如果我们真正进入了快速成长的状态,我们不可避免的一定会带动身边的人的共同成长(见上篇,“量子大脑的群体效应”一节)。我们应该不吝惜地分享信息、视角和资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并让这种涟漪不断扩散。

道德经有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如果你看过本文后觉得有道理,但行动上却是可有可无的态度,没有做出切实可行的改变,你可能只是一个中下士。而当你与伴侣一言不合准备发作时,因为自我觉知而平息怒火,转而用智慧寻找合适的言行和沟通方法,那么你便是在提高自控力。长期坚持便是在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其实佛家讲:凡圣差别不过是一念之间的转与未转、觉与未觉。

与大家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