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年幼子女解釋離異這個問題?

如何向年幼子女解釋離異這個問題?

2018-06-26 11:42:34教育閱讀 200,669評論0

 

文/鄭予禪(niwo特邀作者)

記得很早之前看過一部羅賓威廉姆斯主演的喜劇電影《窈窕奶爸》,故事中,卡通配音員丹尼丟了差事,在家又被妻子」數罪併罰」,起訴離婚。三個孩子都被判給了妻子。法庭判他只能在周六和孩子相聚,而丹尼念子心切,遂男扮女裝,化身為英國籍六十五歲的老奶奶前去應徵奶媽。

瑪蘭達和三個孩子不疑有他,遂高高興興接納了這位「慈藹的老奶奶」道菲爾太太。於是,丹尼開始在前妻家灑掃煮飯,照顧孩子…….

但通過和道菲爾太太的相處,前妻瑪蘭達負擔減輕,不再歇斯底里,孩子們功課進步,丹尼本人也改變了邋遢、不修邊幅的惡習……最後,電視台主管又跟他商量合作的可能,失去的工作,還有親情瞬間也都回來了…….

這是一部罕見地用喜劇的形式來反映父母離異的故事。而男主角離異後跟孩子們的相處,也顯得輕鬆詼諧,以喜劇的形式,甚至改換了性別,來讓自己從過去那個粗糙、不修邊幅的爸爸,成為一個善解人意,會做家務,受人歡迎的「奶媽」,重新獲得了前妻和孩子們的接納。

談論這部片子,主要還是想說明,也許,男女離異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壞的事情,也可以幽默而詼諧地來看待它。其實離異是夫妻雙方打破陳舊而錯誤的模式,換一種方式相處的開始。

至於,離婚後如何向尚且年幼的孩子解釋離異這個事情呢?你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智慧,讓這種解釋並不是那麼悲傷,那麼痛苦,反而,是一種解脫,一種重新出發,一樣可以體現出對孩子深切的愛意,體現出自我成長的決心和行動。

 

 

離婚了,暗涌不斷的生活遭遇「地震」

某公司中管阿瑞的父母在他六歲那年,選擇離婚。但在這之前,父母之間還是比較相愛的,只是,父母兩個家庭之間有比較多的矛盾和摩擦。尤其是,阿瑞的媽媽跟自己婆婆之間屢有不合。這導致雙方冷戰多年。而爺爺奶奶當時又要和他們一同生活,這樣三代在一起都不太快樂。

阿瑞說,當時就只是看到媽媽和奶奶之間常常互不理睬,家裡吃個飯,都是冷冷清清的。父母之間還算相敬如賓,父親脾氣好,內向,會讓著性格較為外向的媽媽。

 

6歲之前,阿瑞沒有經歷太多家庭的爭吵,大人之間的矛盾都是在暗地裡進行。比如,奶奶可能會和媽媽選擇在自己上學的時候爭吵,但當他回來后,兩人又會風平浪靜。只是雙方可能都會有些刻意的情緒壓抑,顯得有些疏離。而爸爸媽媽之間也是,大面上都是和和氣氣的,也都是趁孩子睡著或上學之後再來探討彼此之間的問題,這讓阿瑞幾乎都沒有經歷過別的離異家庭通常看到的父母吵架。

但是,6歲小阿瑞從幼兒園回來的某一天,爸爸卻告訴他一個不幸的消息:「我和你媽離婚了,你現在跟我一起過。媽媽搬出去。」這個消息來得如此突然,沒有先兆,讓小阿瑞當時如遭遇晴天霹靂,把頭蒙進被子里嗚嗚大哭起來。

他很愛媽媽,從小跟爸爸、媽媽和奶奶分別的感情也都挺好,當然不能馬上接受大家需要分開這樣的消息。而且,由於家庭成員間把他們之間的矛盾在孩子面前掩飾得太好,且分別和孩子的關係都挺不錯,讓孩子一時認知失調,不能馬上接受父母要分開的事實。

在這之後,阿瑞的母親只跟他談過一次,問他離婚後,他自己想跟著誰。阿瑞自然不願意他們分開,想了一下,說自己要跟著爺爺奶奶。因為他潛意識認為,爺爺奶奶不會離婚,是安全的。母親聽了,感到很傷心,覺得孩子沒有想跟著自己,於是就獨自離開了。

父母離異后,爺爺奶奶也搬出去住了。他就和父親開始相依為命了。所幸,父親是一個溫和而善良的人,一直對他照顧有加。他默默努力學習,考上了重點中學,然後又是重點大學。在上大學期間,父母破天荒地聚在一起來看過他一次,那是父母離異后,他第一次看到母親。

 

從此,母子之間通了不少信件,保持了一些聯繫,他也感受到了母親對他的愛。後來,他每年都會去看一看媽媽。其實在父母離異之後,他也一直持續感受到來自父母雙方分別的愛,這份愛也沒有因為離異而中斷過。他開始能夠尊重父母雙方的選擇和生活,而自己也能獨立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阿瑞目前已經結婚六年了,還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當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當年的挫折經歷,但是,他還是認為,父母比較好地處理了離異的問題,因為彼此沒有那麼多的爭吵,讓他內心還是保留了一份安全感。且父母離異后,都對他付出了關愛,還是愛他的父母,這一點他也能體會到,只是父母都有了自己的新家庭和新生活,他比其他孩子顯得更獨立懂事,更尊重父母各自的新選擇。

當然,阿瑞覺得父母離異給自己帶來的後遺症是,自己感情上遇到問題顯得有一些木納,迴避傾向。因為他父母離異前,對於矛盾也是比較迴避的,多採取壓抑來處理問題,家裡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這讓他在自己的婚姻里,也有一些逃避與壓抑情緒傾向,他覺得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不值得探討,有時會積壓矛盾,這給他的婚姻也帶來了一些危機。

從阿瑞的例子可以看出來,父母怎麼向年幼的孩子解釋離異,其實還是蠻重要的。阿瑞父母的解釋機制,就是從壓抑,掩飾到突然爆發,分崩離析,後面又從母親多年不見兒子,到逐漸聯繫,冰釋前嫌,表達愛意。看上去,其實都有一些從刻意壓抑到爆發,雖然過程沒有所謂的大吵大鬧,但還是如地震般,讓他後來每一次去看媽媽,內心都有一些糾結,甚至有一些生離死別的感覺。

這種處理方式,好壞參半。但其實很多離異父母也都是如此。

非理性離婚,孩子感情上會受傷

跟阿瑞比起來,辰曦的命運要再坎坷得多。辰曦目前在某外資公司工作,她父母也是在她五歲的時候 ,決定分手的。她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到三歲,來到父母身邊,發現父母之間常發生爭執。爸爸不喜歡她是個女孩,對她有一些呵斥,專制,更不夠溫柔。

她一直很懷念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光,那時她被比較溫柔安全地對待。而父母性格不合,尤其爸爸脾氣較大,主觀。她從小就有些怕爸爸。可能就是爸爸這種性格,讓媽媽無法接受。他們決定分手。但是最初,離婚不離家,雙方都瞞著孩子,直到辰曦上了小學再告訴了她。

她因為知道父母不和,雖然有些悲傷,但也還是接受了。此後,她被判給了媽媽。不過,她放心不下爸爸。母親有一段時間想要挽回婚姻,於是,她成為了媽媽和爸爸之間的情報傳遞員。她會幫媽媽給爸爸送東西,表達關心。但是爸爸鐵石心腸,不想復婚。

後來,爸爸和一個阿姨結了婚,母親也再婚,她感覺自己好像一隻被父母踢來踢去的皮球。辰曦的父母都比較情緒化,離異后藕斷絲連,孩子要傳遞情報。後來雙方都再婚,也沒有更多時間來管孩子,讓辰曦感覺到分外的孤獨。她性格變得孤僻,多愁善感。

辰曦長大后的感情沒有阿瑞那麼幸運,她的幾次戀愛均以失敗告終。初戀,她選擇了一個已婚大叔。此後,她幾度當別人的小三。

不過後來,她看了一陣子心理醫生,發現自己的這個問題感情模式,來自於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原來,父母離異重組家庭后,她開始很缺乏歸宿感。由於父母離異早,她的戀父情結沒有得到滿足,對父愛的需求導致她戀愛中傾向於愛上可以做她父親的男人。

同時,她潛意識裡對母親有一些恨意,她認為母親沒有處理好和父親的關係,而讓自己失去了父親,因此,她扮演小三去攻擊對方的原配,以此來攻擊自己的母親,達到「排斥母親,戀上父親」的目的。

當她明白了自己潛意識裡這樣的情感模式,她開始有意識地走出這一模式。因為她也越發認識到,自己其實無法真正接受對方和妻子離異和自己好。

後來,辰曦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慢慢走出了自己的「小三」心理模式,把注意力轉移到學業上來。她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地學習心理學,甚至出國深造,不斷修復自己因父母離異帶來的心理問題,現在也算有了一個穩定的家庭,還有了自己的孩子。

 

辰曦父母向孩子解釋離婚的過程,有一些做法並不可取。首先,他們不坦誠,而是隱瞞了孩子離婚的問題,後來才告訴她,這會讓她對父母產生信任危機。

此後,辰曦的父母的關係也沒有處理得很乾凈利落。母親在最初還想挽回父親,甚至派女兒去勸說。但是被父親拒絕,這可以說讓女兒二度受傷,對男人又產生了更多的不安與痛苦。腦子裡印刻下了男人絕情的畫面。

此後,父母雙方都再婚,卻沒有更好地愛與呵護女兒,讓女兒成為了孤獨的存在,只有透過早一點戀愛來尋找一點家庭溫暖。導致她走入了小三模式,心理受傷較大。

向孩子正確解釋離婚,把傷害降到最低

一個名叫AZKA的印度尼西亞孩子在網上用漫畫講述了父母離異后自己的生活,讓人分外感動。他提到,父母此前常常吵架,後來決定離婚。但是父母的做法是,坦誠地把離婚的消息告訴了孩子,並讓孩子不要擔心,不需要選擇跟著誰生活。

AZKA還是住在原來的家,爸爸比以前更有趣,也總在家陪他。而媽媽住在離家很近的地方,幾乎每天都會來看他。爸爸媽媽不再吵架,他們一起去逛超市,去海邊度假。爸爸很好地保護了孩子,媽媽還是很細心地照顧他。他認為,這個家庭並沒有破損,「他們雖然不是夫妻了,但還是我的爸爸媽媽。」「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他們再也不吵架了。每一個人都是快樂的。」

他由衷地寫道:「當你能感受到父母雙方的愛意的時候,這並不是一個破碎的家。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你們依然是最好的父母!」

好棒的漫畫,它告訴我們,其實離異,也會是一件好事。首先,父母不再總共處一室,透過吵架,傳遞負能量給彼此,更不會因為彼此生氣而遷怒於孩子,讓孩子總體會不到父母之愛。那麼,向孩子解釋離異,要注意以下的點。

首先,必須坦誠相告,不要試圖掩蓋。雖然孩子會有一些傷心,但是長痛不如短痛,要幫助孩子去面對這個問題。你可以跟孩子說:「爸爸媽媽決定分開生活,但是,你依然是我們的孩子,我們還是你的爸爸媽媽,我們依然愛你。」對於年幼的孩子,還是避免說「離婚」二字,而是委婉地告知,爸爸媽媽決定不在一起生活,但是仍然會一直陪著你。

其次,有力地解釋父母離異的原因。為了避免孩子過度猜測,以及過度解釋,一定要跟孩子稍微解釋一下父母離異的原因。由於孩子比較小,那麼你可以用簡短、正面的語言解釋這一過程。比如:「由於爸爸媽媽性格不同,總是會對同樣的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難免吵架,而且吵起來大家情緒都比較壞,影響了家庭氣氛。也影響了寶寶的心情。因此,我們決定分開生活……」最好跟孩子解釋內在原因,而不是外部原因,防止孩子以後遇事找外因,而缺乏自省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也可以找一個適當的時機和環境,跟孩子說:「我和你爸爸都是很相愛才結的婚,並有了你。但是,相愛的兩個人卻可能因為生活瑣事的分歧,生活觀念的不同而感覺並不一定適合長期共同生活。因為那樣我們兩個可能會不開心,相信你也不希望父母不開心吧?因此,也許分開對我們兩個來說都好。但你要明白,你永遠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永遠愛你,陪著你。」

再次,不要逼孩子選擇是跟父親過,還是跟母親過。因為在孩子眼裡,他和父母是一體的,因為就是有了父母,才有了他的存在。所以,要告訴孩子,分開后,他仍然可以自由地見到父母,和父母友好地相處在一起。就像漫畫中父母的處理方式一樣,離異后,另一方最好不要離孩子太遠,要讓孩子總有機會見到自己。

父母要傳遞關愛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接受到較為完整的父母之愛。父母雙方仍然要盡到父母的責任,而不可以消失不見。爸爸要幫助孩子進行社會適應,媽媽要有時間就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等生活事務,彼此間仍然要做好這樣的安排,這會讓孩子的生活並沒有真正缺失。只是父母換了一種方式相處而已。

總之,父母對孩子有飽滿的愛,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愛並沒有因為分開而減少。同時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另一半的壞話。而是儘可能地讚揚、肯定對方。如果父母要開展新的生活,也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積極的改變,比如,也許比過去更有愛心,更有趣了,更會照顧人了等,讓孩子看到離異背後的資源所在。把生活安排得更開心而積極,幫助孩子過上更有價值感與幸福感的生活。

最後,父母向孩子推薦自己的新的另一半時,也要注意方法。父母仍然可以向孩子坦誠自己目前的孤獨,以及想尋找一個新的人生伴侶的想法,獲取孩子的理解信任。並且要把另一半介紹給孩子認識,注意培養他們之間的感情,幫助孩子感覺到自己可以得到一份新的關愛。同時,要避免因為自己的再婚而疏遠或者虐待孩子。讓孩子能夠愉快地融入到自己的再婚生活中。

圖書推薦

《學會接受你自己:全新的接受與實現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