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送給一乞丐玫瑰花,結果幾年後乞丐竟然還給美女幾千萬(完整影片)

愛默生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就是在幫助我們自己。 給,就是一種舍,我們在給別人的時候,就是在舍自己的某些東西,如時間、精力、關懷、財物等。而這些舍,同樣會使我們得到。

 

但在一些人的頭腦裡,一直認為要幫助別人,自己就要有所犧牲,別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會失去。其實很多時候,幫助別人並不就意味著自己吃虧。有句名言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香港「景泰藍大王」陳玉書先生,曾談到他創業初期的一件事。一天,他在公園裡散步時,正好碰見一位女士和一個孩子在蕩千秋。由於女士較瘦弱,身單力薄,蕩起千秋來很吃力,玩得氣喘吁吁。於是,陳先生就主動上前,幫助他們推動鞦韆,使他們玩得很開心。女士臨走時留給陳先生一張名片,說以後若需要幫助,可以找她。原來此女士竟是香港某總裁的夫人。此後不久,陳先生在拓展銷售市場上遇到了困難,他試著給那位元女士拔了個電話,沒想到總裁夫人滿口答應,很快幫他弄到了一張貨運證。這筆生意讓陳先生賺了一大筆錢,成為他開創事業的一個起點。

 

人常說:機遇總是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這裡所說的「準備」,除了學習和工作上的積累外,那種不計個人得失、真誠助人的心態和行為,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成功的機遇有時候恰恰就掌握在你所要幫助過的人手裡。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改變你事業軌跡的機遇,往往正是你播下的「真誠助人」這顆種子的收穫。

 

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一個地方隱居。一天,張良獨自散步,走到鎮東石橋上,見一位白髮蒼蒼、鬍鬚長長、手持拐杖的老人坐在橋頭上。他見張良走過來,故意將一隻腳向後一縮,把一隻鞋掉到橋下去了。然後,老人不客氣地對張良說:「年輕人,下去把我的鞋子撿上來。」 張良聽了有點不高興,可是一想,他是老人,不多計較,就幫幫他吧。於是就到橋下,拾起了鞋子來,就走到老人跟前把鞋遞給老人。誰知那老人不接鞋子,卻把腳一伸,說:「給我穿上。」張良也沒說什麼,就又順從地給老人穿上了鞋。那老人這才微微一笑,站起身來走了。

張良覺得這位老人好奇怪,不是一般人,站著沒動,目送老人走遠。誰知老人走了很遠又返回來了,對張良說:「年輕人,不錯呀,我倒樂意教導教導你。過五天,天一亮,你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後忙跪下答應了。

 

第五天,張良一早來到橋上,誰知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對張良說:「你跟老人有約,怎麼叫老人等你呢?」

張良急忙認錯,老人說:「走吧,再過五天早點兒來。」說完,一甩袖子走了。

 

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見雞叫就跑向大橋,還沒上橋,就看見老人了,老人瞪了他一眼,說:「過五天再來吧。」

到了第四天半夜,張良就來到橋上等。一會兒,看見老人一步步走來。這次老人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對張良說:「這就對了。孺子可教也。」然後從袖子裡掏出一部書交給張良。

張良還想再問,老人不再說話,頭也不回,就走了。這時天才亮,張良趁著晨光一看,這部書原來是一部珍貴的兵書--—周朝姜太公編的兵法之書。張良得到這本奇書後,日夜誦讀研究,使之後來成為滿腹韜略、智謀超群的漢代開國名臣。幫助別人,一個小小的善舉就為張良贏得了以後功業的輝煌打下了基礎。

 

有一個盲人在晚上打著燈籠趕路。有個路人就問那個盲人:「你看不到,為什麼還要打燈籠啊?那不是浪費嗎?」盲人說:「打個燈籠,我可以幫看得見的路人照明,因為我拿著燈籠,別人看得見燈籠,就不會撞到我了。這也是為了我自己啊。」其實,,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