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你忽略的飯後30分鐘,是專家眼中的「養生黃金期」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站一站,能瘦成閃電……關於「飯後該幹什麼」的說法眾口不一,有撂下筷子就要去散步的養生黨,也有吃飽了就犯困,連路都走不動的「養居黨」。
吃完飯後的表現,看似微不足道,卻「出賣」了你的養生態度。
其實,飯後的30分鐘,是營養專家眼中的「養生黃金時間」。《生命時報》邀請專家,教你利用好餐後的寶貴的30分鐘。
餐後半小時,養生黃金期
一日三餐是我們身體機能正常運轉的基礎,做到科學飲食、合理搭配,可以為健康加分,但若想把三餐的好處放大,就要抓住飯後半個小時的養生關鍵時間。
飯後食物進入胃腸道,血液也主要集中在此,心腦血管的供血就會相應減少,血液循環整體受到影響。如果利用好這段時間做有益養生的事,對健康可謂事半功倍。
早餐後半小時
吃點水果、按摩膝蓋
無論是麵包、牛奶等速食早餐,還是以粥、油條、豆漿為主的傳統早餐,都存在營養單一的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認為,早餐後吃一點水果是對早餐很好的補充。最佳的選擇是獼猴桃和草莓,因為這兩種水果維生素的含量非常豐富,早晨攝入豐富的維生素可以提神醒腦,保證一上午的工作效率。另外,早餐後吃水果還可以促進消化,有利於營養吸收。
吃完早飯,可以按摩一下膝蓋或者敲打小腿外側。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吳大真解釋說,從中醫理論上講,早晨7~9點主胃經,胃經在中醫經絡里被稱作「長壽經」,經過膝關節。飯後20分鐘左右,用手反覆摩擦膝關節,可以使胃經通暢,是很好的養生方法。另外,還可以敲打小腿外側5分鐘,這裡有人體最重要的一個穴位——足三里,飯後拍打有助延年益壽。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習慣早上鍛煉,但飯後半小時可不是運動的好時間。吃完飯馬上運動,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運動強度較大,還會引起腹痛或胃腸道疾病,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有危險。因此,吃完早飯至少過半小時再去鍛煉。
午餐後半小時
喝杯酸奶、打個盹兒
午飯後來杯酸奶很有必要。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醋酸等有機酸,它們不僅賦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還能幫助形成細嫩的凝乳,從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同時,使腸道的鹼性降低,酸性增加,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並且,研究發現,酸奶中的酪氨酸對於緩解心理壓力、高度緊張和焦慮感也有幫助。
午飯後半小時是調整身體和精神狀態的關鍵時刻,吳大真建議,上班族可以利用午飯後打個盹。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發現,中午打盹可緩解壓力、提高記憶力,即使只有十幾分鐘,效果也立竿見影。
但老年人午飯後不宜馬上睡覺,因為飯後血液會集中在消化系統,血流速度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相對減少。此時如果立即睡覺,可能加重心腦供血不足,出現胸悶、頭暈、乏力等不適,嚴重者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晚餐後半小時
散步鍛煉、拍打經絡
忙碌的一天中,晚餐後的時間最充裕,人們也喜歡在晚餐後安排很多事情。
首先,這是散步鍛煉的好時光。晚餐後,進行30分鐘左右的散步,可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脂肪堆積。
其次,專家也推薦利用這段時間拍打經絡,主要針對任脈,也就是小腹以上正中間的部位,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分佈在此,吃完飯從上到下輕輕拍打20分鐘,可以幫助消化、強身健體。
最後,也可以用泡腳的方式來保養肝腎。泡腳能使腎經、肝經都得到養護。特別是腳底的湧泉穴,是腎經的首穴,經熱水刺激後,可消除一天的疲勞,補充腎氣。泡完腳,可用雙手掌心輪換著對腳進行按摩揉搓,還可請家人幫忙,自上而下捶叩背部,能改善內分泌、寧心安神、促進睡眠。
飯後別做7件事
「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關於飯後習慣的諺語有很多,不少老百姓會習以為常地照做。但其實,飯後有些做法對健康很有影響。
飯後忌
喝濃茶
吃了火鍋或油膩的菜,很多人喜歡喝杯茶來解解油膩。茶雖然含有維生素和茶鹼等營養物質,但飯後喝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飯後飲茶,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與茶葉中的單寧酸結合形成沉澱,影響蛋白質吸收。如果剛剛吃了紅肉,茶葉中的鞣酸會影響紅肉中鐵的吸收,長此以往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建議:正確的方法是飯後至少半小時後再飲茶,量也不要太多,盡量飲用淡茶。
飯後忌
抽煙
「飯後點支煙」是不少男性的常見做法,但這個時候吸煙卻比平時吸煙的危害要高出很多。
煙本身含有六百多種有害物質,飯後人體處於消化吸收的狀態,全身血液循環和基礎代謝加速運轉,若此時吸煙,煙草內的毒素會通過血液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尤其對消化道、呼吸道、肺功能影響最大。
建議:不僅飯後盡量不抽煙,平時也最好完全戒煙,並遠離二、三手煙。
飯後忌
大量飲水
米飯、饅頭吃幹了,肉菜吃咸了,飯後大量喝水也不可取。這會稀釋胃液,減緩其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引發腹脹等不適。
建議:如果覺得飯後口乾難忍,建議少量飲水,不可一下喝太多。
飯後忌
大聲唱歌
剛吃完飯,身體中的血液多集中在胃部,大腦處於缺血狀態,此時如果唱歌,會增加大腦的興奮度,使得用於幫助消化的血液趕來支援大腦,導致胃部缺乏血液供應,影響正常消化。
建議:如果想飯後唱歌娛樂一下,最好在1小時後進行。
飯後忌
馬上駕駛
飯後大腦缺乏血液供應,身體反應能力也會跟著下降,馬上開車極易引發錯誤操作或發生緊急情況時反應遲鈍。
建議:飯後最好休息30分鐘後再駕駛。
飯後忌
劇烈運動
有些人覺得吃撐了,就想去運動一下消消食,但這種「飽腹感」只是胃感覺到了脹滿,營養卻還沒被吸收進體內,身體仍處於「飢餓」狀態。如果此時匆忙起身,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建議:飯後散步應該緩步慢行,走路的速度適合控制在每分鐘30步左右。太極、慢跑、跳舞等中強度運動,最好在飯後30分鐘至1小時後進行。
飯後忌
馬上刷牙
刷牙本來是一個好習慣,愛護牙齒的人,每天會堅持早晚刷兩次牙。但有些人飯後馬上刷牙,甚至不管吃了點什麼都要趕緊刷牙,其實這樣反而不利於牙齒健康。
用餐時吃的大量酸性食物會附著在牙齒上,會使牙齒表面的牙釉質軟化,甚至與牙齒軸層中的鈣、磷分子發生反應,將鈣、磷分離出來,牙齒會變得軟而脆。此時刷牙會破壞牙釉質,損害牙齒健康。
建議:
北京口腔醫院預防科王鵬博士建議,有飯後立即刷牙習慣或是剛吃完酸性食物和飲料的人,最好等30分鐘再刷,這時牙齒的保護層已恢復,刷牙就不會損傷牙齒了。 同時,提倡飯後應立即漱口,這對牙齒保護很重要,可以減輕口腔內的酸性環境。
飯後4種癥狀要警惕
飯後的表現,就好像腸胃的晴雨表。如果飯後出現以下4種問題,就需要當心了。
1
脹氣
脾胃消化能力弱的人,胃動力較差,食物積聚在胃底,常會出現脹氣。這時應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類、結實的麵食等,還要改掉狼吞虎咽的習慣。如果癥狀嚴重,應考慮是否有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
2
腹瀉
飯後立即腹瀉,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會發作,有時有便意但上廁所卻無大便,人也沒有消瘦,有可能是慢性過敏性腸炎鬧的。
如果一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飲酒就會腹瀉,有的人還會伴有腹痛,腹瀉後腹痛感會減輕,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出現這種情況,飲食就得清淡一些,忌食辛辣肥膩、生冷的食物,還要做好腹部保暖。
3
嘔吐
如果出現飯後嘔吐,首先要排除胃腸道是否有佔位性病變,以及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器質性病變。胃鏡檢查沒有異常的,可能是腸胃功能減弱,加上飲食不當引起的,原因多見於暴飲暴食、過量飲酒以及吃辛辣食物。
除了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還可適當吃點胃動力葯或胃黏膜保護劑。
此外,常年服用一些藥物的人,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地高辛、紅黴素等,也可能出現胃腸反應,發生嘔吐。
4
打嗝
有的人經常打嗝,不光吃飽後打,有時飯前也打。打嗝的病因有很多,多由消化不良引起,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症也會導致打嗝頻繁。
此外,如果突然打嗝不斷,並伴有消瘦、食慾減退等癥狀,需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