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替哥哥管嫂子,嫂子怒懟:「中年婦女,回你婆家。」

 

愛你的人會寬容善待你,會原諒你對她的不尊重和惡意攻擊,比如父母、哥哥、姐姐,會把你的任性當做沒長大還不懂事的表現。

小媛成長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父母哥哥把她視作心肝寶貝,她不缺愛,但養成了凡事她說了算,她看得順眼才行的習慣。

哥哥工作后回來得少了,和同事戀愛結婚,她把關的時刻到了,嫂子家庭環境好,一副恬靜安穩的面容,一點不懂察言觀色取悅人,不是她喜歡的類型。考慮到哥哥找一位條件好的女人不容易,她心裡再不喜歡,也只有默許。

婚後,嫂子家出資,他們象徵性出了點錢買房,兩年後生了一個女兒,以想孩子的名義,時常去看望,一住就是一個月,嫂子並未說什麼,畢竟是一家人,哪有不來往的道理。

見嫂子性格柔軟,她愛管事的習慣不再遮掩。嫂子下班晚了,她追問晚下班的原因,憑什麼把孩子留給她父母和哥哥帶?嫂子在客廳餐桌擺一束花,她說妨礙吃飯,和母親一起把花丟進垃圾桶;嫂子給孩子買了一身新衣服,她說丑,眼光差;嫂子無論做什麼,她都認為不對,有哥哥寵愛,她成了家裡的主人。

等孩子上幼兒園,她出嫁生孩子了。在婆家的生活猶如上了夾板,處處得看他們的臉色,不禁想起呵護她的娘家人來。

不由分說帶著孩子找哥嫂,反正他們家大,吃得好住得好,心情舒暢,但看不順眼嫂子的地方太多了,母親一個不滿的眼神,哥哥為難的樣子,爸爸礙於經濟差距不敢管媳婦的態度,她就想替他們出頭。

才住兩天她就開始對嫂子左右挑剔,嫌她帶不好孩子,掙錢也不多,家務事分擔得少,同事朋友邀請聚會居然不懂拒絕。一向不吱聲的嫂子這回厲聲回絕:「回你婆家過,這是我的家。」

怎麼回事?她一反常態回嘴了,她哭著找父母哥哥評理,他們趕緊一起對付嫂子,不料嫂子一句話說服了所有人:「以前你是小姑娘不懂事,我讓著你,現在你是中年婦女了,也該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了,你的性格若不收斂,難以在婆家難立足,離婚的可能性比較大,到時候孩子誰養?」

面對嫂子毫不退讓的氣勢,她知道她還擊的時候到了,女人生孩子后隱忍,最多三年,等孩子一上幼兒園,不再需要時時刻刻被照顧,她不用求人,底氣就硬了。

這麼有心機的嫂子,她氣憤地說,嫂子說,也請用「心機」對待你父母哥哥以外的人,沒有人會像他們一樣愛你。

面對家人不再幫自己,都怕得罪嫂子這個外人,委屈的淚水直往外涌,她只好帶著孩子回到婆家。

婚姻是兩個人的,其他人不必為了他們能過得好,指手畫腳。他們分工不均勻,承擔的責任不一樣,付出的不對等,是他們商量后相互認可后的結果,各自的親人不必為自家人吃虧了去幫忙爭公平,越幫越忙,越幫越亂,萬一遇上對方強勢回應,自己丟盡臉。

經過這件事,小媛不敢再教訓嫂子,也不敢言辭鋒利把她當外人。女人在婆家的地位自己打造,你能嗎?